作者: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1-09-30 10:22
又一個金秋到來,時間從未改變前行的腳步。
1991年10月1日,山東省最后一家地市級黨報《菏澤大眾》創刊了,從此她開始記錄菏澤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1993年7月1日,《菏澤大眾》更名為《菏澤日報》;1994年元旦,《菏澤日報》由四開四版小報改出對開四版大報;2000年10月1日,菏澤日報旗下文化生活類報紙《牡丹晚報》創刊;2013年4月1日,在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大潮里,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幕中,菏澤報業傳媒集團誕生了;之后,菏澤日報旗下又有了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視頻號等一批新媒體。在創業創新的熱土上,菏澤日報像一株茁壯的幼苗,在時代的肥沃土壤里盡情生長。
30年來,《菏澤日報》書寫的,始終是謳歌黨和人民的篇章。字里行間,她以新聞推動社會進步,執著地貼近大地、貼近人民、貼近時代,始終隨著黨的事業發展而發展。
30年來,《菏澤日報》奏響的,始終是黨的聲音和改革創新的主調。站在時代變革的潮頭,她熱情謳歌曹州大地上的生動實踐,始終隨著菏澤的經濟社會進步而進步。
今天,在新時代碩果累累的金秋,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中,《菏澤日報》迎來了她而立之年的生日,在成熟的年齡又一次開啟新的征程。
風云一紙書,在這里讀懂時代
30年,這是一段記錄偉大歷史進程的光輝歲月,《菏澤日報》串起了一部故事版的新時期菏澤當代史,躍動著新鮮的思想,洋溢著蓬勃的朝氣,“爆款”層出不窮。
還記得那一次次推動菏澤發展的重大決策嗎?
從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到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從對口幫扶支援菏澤到突破菏澤后來居上,從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到全力打造“二三一”產業體系,聚力“四個突破”帶動全面發展,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殫精竭慮孜孜以求,全市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攻堅克難。30年間,菏澤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日益改善,《菏澤日報》記者見證了每一個重要歷史時刻,逢大事看日報已經成為菏澤人的共識!
還記得那一張張生動的新聞面孔嗎?
遍及菏澤各縣區的“活雷鋒”,《小廠外事多》里一家地方企業的全球眼光,《鄧集鄉“經濟半小時”響遍全鄉》中服務型政府的遞嬗,《人蟲大戰》里農家的辛苦拼搏,《148序列》里民眾對法制的呼喚,《不信東風喚不回》里基層黨員干部的忠心履職,《血染長路》里對“風霜雪雨搏激流”的優秀警察熱情歌頌,《十八棵牡丹王回歸故里》中“牡丹之都”人對牡丹的深情厚誼,《列車為來自菏澤的她一人??俊防飳挂哂⑿鄣亩Y贊,山東漢子孟昭良、徐長峰、張雪領、尹起賀……這些平凡英雄身上閃耀的“菏澤精神”……
還記得那一個個鮮活的新聞現場嗎?
《誰是誰非》《重拳掄空》《棉花呀,你為什么瘋長不結桃》《三企業因異味污染向公眾致歉》等一系列讀者來信及深度調查報道,成為歷次“思想解放大討論”的生動例證;《這里的大蒜五分錢一斤》助推菏澤效益農業迅猛發展;“大棚蔬菜專業村、專業鄉鎮”揭示菏澤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向設施農業的轉型過程;“國企股份制改造”彰顯菏澤工業經濟的崛起;《曹州新語》帶著露珠、冒著熱氣,源源不斷傳遞著菏澤精神、菏澤經驗和菏澤現象……
30年,走過風雷激蕩的種植模式改革,走過壯士斷腕的“砸三鐵”,走過激情燃燒的“城市化”,邁入更加昂揚的新時代,黨建、電商、為村、返鄉創業,打造“二三一”產業體系,《菏澤日報》記者都在現場,從未缺席。
我們不會忘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菏澤、抗洪搶險、抗擊疫情、移民遷建、大京九建設、高鐵及飛機場落戶等大型主題報道濃墨重彩,“審批制度改革”、“改革開放再出發”、“最多跑一次”改革、“婚喪嫁娶一碗菜”、“大學習、大調研、大落實”活動、“企業吹哨”等重大主題報道疊出新彩;
我們不會忘記,從北京奧運會到上海世博會,從國際牡丹花會到國際牡丹節、世界牡丹大會,從“中國菏澤人”主題采訪活動到“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走百村看振興大型主題采訪活動,《菏澤日報》在重大事件中大顯身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故事。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起跑線。一代代菏澤日報人薪火相傳,用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繪就出壯闊的時代圖景。把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這是《菏澤日報》的使命,也是《菏澤日報》的擔當。
相伴新聞路,在這里見證初心
30年,這是一次在探索中前行的新聞創新之旅。《菏澤日報》不斷自我迭代,不斷躍上主流價值傳播的“新風口”,扎根基層、服務人民。
從1991年成立的山東省最后一家地市級黨報,到2000年創辦《牡丹晚報》,再后來創辦網站、微信,形成“新媒體矩陣”,到2017年搭建“中央廚房”、優化媒體生產與傳播機制;從2013年菏澤報業傳媒集團的成立到“菏澤新聞客戶端”的上線……《菏澤日報》步履不停。
今天的《菏澤日報》,不只是一張報紙。它擁有新聞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諸多新媒體,媒體新格局初步構建,網上輿論影響力不斷增強。
今天的《菏澤日報》,媒體融合走在同行前列。《菏澤日報》、《牡丹晚報》、微信、微博及菏澤新聞客戶端菏澤通,傳播力躋身國內同類媒體前列;研發建成的智能采編和公共服務技術平臺領先國內同級同行。
今天的《菏澤日報》,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令人矚目。菏澤報業傳媒集團2016年入選《中國報業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地市級黨報百強、中國新媒體門戶最具人氣獎、第二屆山東報業創新發展獎,2017年入選“中國地市級黨報媒體融合10強”、金長城傳媒獎、中國融合發展十大公信力地市黨報,2018年入選新媒體項目創新獎30強、中國報業發展融合創新單位,2019年入選全國黨報媒體融合創新單位、全國黨報優秀融媒體平臺、媒體抖音號影響力TOP100牡丹晚報位列第37名,2020年牡丹晚報獲金長城傳媒獎2019中國傳媒發展十大地市晚報獎。
我們的每次改變,都源自初心——傳播黨的聲音,植根于人民群眾,服務于人民群眾。新技術、新平臺、新面貌,只為與您走得更近;創新新聞的內容與題材、創新傳播的方法和手段,只為跟得上時代的變化。
猶記得攝影記者對普通農家30年的跟蹤攝影,猶記得“鄉村夜話”、“沿黃騎行采訪記”、“黃河故道蹲點記”、“新春走基層”里真摯的為民情懷,猶記得“記者在線”欄目里新聞監督的責任擔當,猶記得“給你問了”、“最美菏澤人”帶來的溫暖陽光……《菏澤日報》在黨和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了連心橋。
“新聞推動社會進步”,菏澤日報人愈加清醒和堅定。重新審視30年走過的路,這是一段《菏澤日報》與廣大讀者共同見證和參與的歲月,最具活力的,是時代;最該致敬的,是人民。
今天,我們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報業改革與發展的讀者作者、各界人士致謝。你們的鼎力相助、厚愛有加,我們深懷感激和敬意;你們的轉發點贊,甚至批評吐槽,督促我們得以更加穩健地前行。
今天,我們向所有為《菏澤日報》發展艱苦創業、接續奮斗的菏澤日報人致敬。一代代菏澤日報人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為黨報事業貢獻著青春年華、智慧心血,鑄就著《菏澤日報》的輝煌。
融合大潮起,在這里看到未來
30年,這是一場不斷向改革深水區挺進的征途。《菏澤日報》歷經光與電、數與網的迭代,媒體融合發展風起云涌,浩蕩前行。
全媒體時代賦予我們創造歷史的光榮,我們不懼雨驟風急,不畏山高水長,以改革者的激情和勇氣把媒體融合推向深入,以創新者的闖勁讓媒體融合行穩致遠。
從30年前幾間租賃房的燈火中走來,我們勇往直前,我們勇于自我革命。
改革采編體制、創新欄目設置、重塑新聞生產流程、轉變文風作風……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潮中,我們未曾停止探索。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堅持調查與監督的深度、記錄與見證的厚度、觀察與思考的高度,我們不斷擴大主流價值的影響力版圖。
從30年矢志不渝推動改革的激情中走來,我們爭當排頭兵。
生長在創業創新的熱土,勇立潮頭是我們的一貫姿態,與時俱進是我們的精神自覺。面對網絡與信息化時代的新問題、新挑戰,我們鋪展“一核多平臺”的媒體新格局,報、網、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在打通,策采編發在重構,運行機制也更靈活。我們以全媒體新型傳播矩陣的嶄新面貌,在“融”中創造,在“合”中提升,向媒體融合發展的制高點進發。
從30年與春天同行的夢想中走來,我們打開無限想象力。
順應時代大潮,把媒體融合發展推向深入,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每一步都走得意氣風發。新聞的形態豐富了,它是可看、可聽、可觸、可互動的全媒體產品;新聞的功能拓展了,它是資訊,也是智慧服務、是文化生活。我們秉持“內容品質化、媒體品牌化、傳播智能化、服務智慧化”,朝著“新時代一流傳媒集團”的目標闊步前行。
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我們堅信,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換,新聞始終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致敬30年、再啟新征程,這是我們給全媒體時代最好的回答,因為——
“黃金時代,不在我們背后,乃在我們面前;不在過去,乃在將來?!?/p>
今天,在又一個五彩繽紛的秋日,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守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菏澤市加快“后來居上”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今天,在又一個碩果累累的秋天里,讓我們繼續新的征程,見證創新與發展,見證每一個幸福的成長,見證“突破菏澤、后來居上”的努力與進展,見證每一個夢想的實現!
榮譽展示